半斤明明是五两怎么老说“半斤八两”?原来都是秦始皇“惹的祸”

时间:  作者:火星人

相信用“半斤八两”来形容两个人实力旗鼓相当的那种感觉,你们都懂吧?但有人就疑惑了,明明在现代的计重方式中,半斤明明是五两,所以八两明明比半斤要重啊,为什么两者可以划等号?其实这还要从古代的度量衡说起,而这一切都是秦始皇“惹的祸”......怎么回事呢?本文为你来详解。
半斤明明是五两怎么老说“半斤八两”?原来都是秦始皇“惹的祸”


而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,半斤一直都和八两划等号的,而这一换算方式还要从秦始皇统一全国开始。当年秦始皇在同一六国之后,发现分裂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已经度量衡,但这样的差异显然导致了国民们生活的极度不便,在买卖时鸡同鸭讲不说,还容易造成纠纷,于是著名的“书同文、车同轨”由此而来。
半斤明明是五两怎么老说“半斤八两”?原来都是秦始皇“惹的祸”


“书同文、车同轨”说白了就是使用统一的文字(小篆),车轮间的距离一律改成六尺,钱币和长度也进行了统一,而名臣李斯在制定重量的度量衡时出现了瓶颈,不知道“一斤”到底为多少两,于是向秦始皇请教,但秦始皇什么都没说,只是挥笔写下“天下公平”四个大字,可这种模棱两可的建议,让李斯更迷糊了。
半斤明明是五两怎么老说“半斤八两”?原来都是秦始皇“惹的祸”


而李斯也为了避免在日后的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而担责,于是将“天下公平”四个大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,于是一斤等于十六两的度量衡出现了。那么再来理解半斤等于八两,就妥妥地对上号了吧?但也有人说这是后人的猜测,因为制定度量衡这么严谨的事情,好像光凭秦始皇的“天下公平”四个字的笔画来定,是不是也太随便太草率了?
半斤明明是五两怎么老说“半斤八两”?原来都是秦始皇“惹的祸”


而十六进制确定后,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,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。而又由于国际上采用的是通用的克、千克作为重量单位,所以我国传统的重量单位(公斤、斤、两)为了和国际接轨,也考虑和国民们的使用习惯做到很好的衔接,于是出现了1公斤=一千克,1公斤=2斤,1斤=10两。
半斤明明是五两怎么老说“半斤八两”?原来都是秦始皇“惹的祸”

相关阅读